我们当前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创和谐社会,一切以人为本。我们所做一切的目的和出发点,就是创造美好社会,创造美好生活,让我们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而要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望,都要靠人的不懈努力,去奋斗去拼搏。所以说,实现美好的愿景,靠的人自己,大家都努力前行的过程,就要加强对人的管理,也就是我们销售中常说的销售两大法宝:团队和政策。其中团队是第一位的。如何实现对人的管理,我在以后还会继续谈相关的感受,也算是将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记录下来吧!
【 徐庆鸿】
余世维管理思想摘录
- 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
- 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才。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却不能不知道下属的长处
- 管理就是用合适的方法管人管事。
- 一个主管如果只会压制自己,这个叫做怕(怕事);如果只会纠正自己,叫做乱(乱了天下);只会节省自己,叫做贱。
- 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中层管理者:正确地做事;执行层人员:把事做正确 。
- 管理=[管人+理事]
前言
曾几何时,我们见惯了的国人的“一言三拍”式管理模式(一言堂,事前拍脑袋,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屁股),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怠尽,又仿佛一夜间,街头巷尾、乳妇童叟无不在谈论一个词:管理,人们无不在用“我体”来诠释“管理”的概念,仿佛全中国人都变成了管理“大家”,于是乎,出现了各种培训机构,管理咨询之“集大成者”便也纷纷跳上讲台,大肆宣讲“中国式管理”,方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各种宣传媒介载体,形形色色,漫天飞舞,好不热闹,但问及受众者多以为:课堂热血沸腾,课后空空荡荡。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
余世维博士的管理培训课程,给中国的企业管理带来了一屡春风,一泓清泉,吹开了长期困扰中国的企业管理者郁结心头的严寒和浇灌了渴望用新思想和新思维管理企业的心田。于是乎,我们上网、我们打开邮箱、我们收到信函、我们看到广告、我们走进电梯,都可以看到余世维的大名在四处传播、无孔不入,我们随意扫描,即可感受到他的培训风暴。余世维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迅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采纳和接受,我们采纳和接受他的原因不仅因为他有着美国佛州诺瓦大学公共决策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国际经济博士后、 国际经理人协会特邀讲师 、世界多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等等骄人的教育背景,不仅因为他具有演说家的风度,战略家的高度,学者型的广度,思想家的深度, 也不仅是因为他的课程案例丰富生动,讲解深入浅出,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的大家风范,更是因为余世维成功演绎了几个理念:一个是执行力的理念,另一个是经理人要修正自身错误的理念,他将这两个理念深入演绎,舒展可涵盖四方,卷曲如娟帛之气,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吸引了全中国经理人的目光。本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了余博士的课程后,有感而发,特撰小文如下。
正文:
看余世维博士的管理课程,不仅被他所讲的故事深深吸引, 同时也被他绘声绘色的讲解,幽默风趣谈吐,口语化的表达所深深吸引,让人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和愉快,轻松愉快一余便是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余世维到底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余世维的舞台表演、语言风暴、故事煽情还是课程之中蕴藏万千?
我们姑且不论余世维是如何常站在学员的立场、中国人的立场来发表意见,引起共鸣, 是如何注意讲课的细节如捧场、会场布置、独特嗓音、硬笔书法等的差异化设计给人的新鲜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我们今天主要谈谈余氏的企业管理思想对我们的启发。
我看了一部剧本叫《法不容情》,讲了一个执法者在面对自己的亲人犯法时所遇到的困境,最后还是按照法律严办,当然,剧情中的苦辣酸甜也使阅者动容,甚至动了恻隐之心,何尝不是,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在面对自己的部下或自己最熟知的人违反了公司规章制度时,该如何处理呢?是不是也法不容情?余世维说:在企业管理中做事不要做人,做人就不要做事,就给这个事情以最好的注解。当然,在企业的管理中,我们的管理者、执行者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如何面对所犯的错误,如何处理所犯的错误是最主要的。我忽然想起了韩非子“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国家管理思想,固然,治理企业不同于治理国家,治理企业干部也不同于治理官吏。但我们可以借鉴他重视“法”和“吏”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善于“推其本”而使叶落,“引其纲”而使鱼囊。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韩非子为统治阶级统治国家提供的一套管理理论,要求臣民在法律规范范围内行事,国家并培养良好的官吏作为行事的典范,治理企业同样如此,余博士在课程中就如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作如下阐述,在《赢在执行》中,提出了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衡量的标准和规范是什么,如何建立起执行力的标准和规范?在标准和规范上,提出了执行力的检查—回报制度和核心竞争力的流程---人员流程、 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在执行力的反思上列举了没有认真“执法”的现象:偏差没感觉,觉得不重要,个性上不追求完美,细节没有坚持,在自己职责范围内不能够尽责等,不一而足。尤其在回报制度上,一方面能给管理者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一个反馈,另管理者放心,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调整,在沟通上不会脱钩断链。关于核心竞争力方面与韩非子的“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不谋而合,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战略就是按规则和制度做正确的事情,运营就是把事情做正确,人员就是用正确的人。其中规范和制度贯穿其中,对用人也就是如何“以吏为师” 选择方面,就管理者自己来说,如何做一个好的管理人才,余博士在《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领导商数》、《管理者的情商EQ》、《有效沟通》、《职业经理人常常犯的11种错误》等课程中,主张管理人才要“主动、自发 、注意细节 、为人诚信、负责 、善于分析、判断、应变 、乐于学习、求知” 等等,做到这些就可以做到典范作用了,
就企业来说,如何培养和选择好的管理人才,在《企业的变革和文化》、《突破人才经营瓶颈》、《突破中小企业发展瓶颈》、都有谈到如何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对人的培养方面要随时、随地对他能产生触动,从而对改变他的做事的行为和方法,达到从思想促其成长的目的,而对行为的改变要设立不同的标准(比如说主管的行为标准),逐步树立起威严,在严格的行为规范中养成良好的工作或做事的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性格和气度,即余博士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
余博士的“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是艺术的”与韩非子“君王天子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法、势、术,这三大要素,就可以劳心而不劳力,治人而不治于人”的思想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当我们在吸取余博士管理精华的时候,我认为,无论在理论上如何翻云覆雨,总不能跳出三界之外不在无行之中,回归本位就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拿我们的销售工作作为试金石,若能屡试不爽,岂不对余博士的管理思想达到“敲骨吸髓”的境界了。说了半天,还是余博士那句话,管理=管人+理事,管人有管人之道,理事有理事之规,如果再贴上韩非子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标签,也算是知古而通今了。可是,就算知道了这些,也还不能就说明我已经“破茧成蛹、羽化成蝶”了,十年前就曾熟读《哈佛管理教程》,厚厚的几大本,可现在“山还是那个山,我还是那个我”,没蜕化成仙。因为,说归说,凡事总要归结到现实中来,不断摸索,不断锻炼,不断去验证,不断实践,否则,就成为“假”“大”“空”了。
后序:
余世维的核心理念是洋为中用,引进一些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中国企业所用,但是他的管理思想更加强调人性化、本土化,所以更加受到欢迎,同时他的课程爱憎分明,表达批判的课程非常尖锐与具体,可以切中要害,表达内容十分丰满与有力,能够激起共鸣。当然,有了余世维的培训固然很好,让我们原来对于管理知之甚少的人来说做了很好的管理启蒙。同时,还能针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我们对企业管理中的种种弊病做鞭辟入里的批判,这无疑对我们实际的管理者来说都有着醍醐灌顶的醒脑作用,促成我们更正确地认识自身,但我们还不能说有了余氏的培训,我们就可以在实际管理中攻城拔寨,无往而不利了,因为,一方面再怎么培训我们也不可能就会因此量身打造成为另外一个余世维,另一方面毕竟“雄关漫道”,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追赶和超越。但转念又想,因为有了余世维的培训我们有可能会成为余世维式的人物,有可能会成为用余氏的思想观察思考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人物。甚而至于,我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因而就此赶上或超越了余世维也未可知,那就是我们想要看到和追求的结果,也就到达了我们一再培训的目的了。